1、穿透性
微波比其他用于輻射加熱的電磁波,如紅外線、遠紅外線燈波長更長,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。微波透入介質時,能與介質發生一定的相互作用。
2、選擇性加熱
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,主要由其介質損耗因數來決定。介質損耗因數大的物質對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強,相反,介質損耗因數小的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。由于各物質的損耗因數存在差異,微波加熱就表現出選擇性加熱的特點。物質不同,產生的熱效果也不同。
3、非電離性
微波的量子能量還不夠大,不足與改變物質分子的內部結構或破壞分子之間的鍵。
4、似光性和似聲性
微波波長很短,比地球上的一般物體尺寸相對要小得多,或在同一量級上。使得微波的特點與幾何光學相似,即所謂的似光性。由于微波波長與物體(實驗室中無線設備)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級,使得微波的特點又與聲波相似,即所謂的似聲性。
5、熱慣性小
微波對介質材料是瞬時加熱升溫,升溫速度快。另一方面,微波的輸出功率隨時可調,介質溫升可無惰性的隨之改變,不存在“余熱”現象,極有利于自動控制和連續化生產的需要。
6、信息性
由于微波頻率很高,所以在不大的相對帶寬下,其可用的頻帶很寬,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兆赫茲。這是低頻無線電波無法比擬的。這意味著微波的信息容量大,所以現代多路通信系統,包括衛星通信系統,幾乎無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。
相關產品:微波萃取儀